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 99-98
第七章 组合楼盖
第7.1.1条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bce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其中的最小值。
bce
=b0
+bc1
+bc2
(7.1.1-3)
bc1
、bc2
——相邻钢梁间净距sn
的1/2,bc1
尚不应超过混凝土翼板实际外伸长度s1
(图7.1.1)。
第7.1.2条 组合梁的塑性中和轴通过钢梁截面时,钢梁翼缘及腹板的板件宽厚比应符合表7.1.2的要求。
第7.1.3条 连续组合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进行分析时,应符合下列条件:
二、边跨跨度不小于邻跨的70%,也不大于邻跨的115%;
三、在每跨的1/5范围内,集中作用的荷载不大于该跨总荷载的一半;
五、中间支座截面材料总强度比γ小于0.5,且大于0.15。此处,γ=Asfsy/ Af;
第7.1.4条 连续组合梁采用弹性分析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不计入负弯矩区段内受拉开裂的混凝土翼板对刚度的影响;
二、在正弯矩区段,换算截面应根据短期或长期荷载采用相应的刚度;
第7.1.5条 按弹性分析时,应将受压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bce折算成与钢材等效的换算宽度beq,构成单质的换算截面(图7.1.5)。
一、荷载短期效应组合 beq=bce/αE (7.1.5-1)
二、荷载长期效应组合 beq=bce/2αE (7.1.5-2)
bce——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应按第7.1.1条的规定确定;
αE——钢材弹性模量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
第7.1.6条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计算厚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普通钢筋混凝土翼板的计算厚度,应取原厚度h0(见图7.1.1);
二、带压型钢板的混凝土翼板计算厚度,取压型钢板顶面以上的混凝土厚度hc(见图7.3.3);
一、施工阶段,应对作为浇注混凝土底模的压型钢板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此时,应考虑以下荷载:
2.可变荷载,包括施工荷载和附加荷载。当有过量冲击、混凝土堆放、管线和泵的荷载时,应增加附加荷载。
二、使用阶段,应对组合楼板在全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进行验算。
第7.1.8条 当压型钢板跨中挠度ω大于20mm时,确定混凝土自重应考虑挠曲效应,在全跨增加混凝土厚度0.7ω,或增设临时支撑。
第7.1.9条 在局部荷载下,组合板的有效工作宽度bef(图7.1.9)不得大于按下列公式计算的值:
第7.1.10条 在施工阶段,压型钢板作为浇注混凝土的模板,应采用弹性方法计算。强边(顺肋)方向的正、负弯矩和挠度应按单向板计算,弱边方向不计算。
第7.1.11条 在使用阶段,当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厚度为50mm至100mm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组合板强边(顺肋)方向的正弯矩和挠度,按承受全部荷载的简支单向板计算;
第7.1.12条 当压型钢板上的混凝土厚度大于100mm时,板的挠度应按强边方向的简支单向板计算,板的承载力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式中μ——板的受力异向性系数,μ=(Ix/Iy)1/4
;
Ix、Iy——分别为组合板强边和弱边方向的截面惯性矩(计算Iy时只考虑压型钢板顶面以上的混凝土厚度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