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规范

编辑 | 纠错 | 说明 | 书签 | 原始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3-2002


9 筒体结构设计

9.1 一般规定

9.1.1 本章条文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其­他类型的筒体结构可参照使用。

9.1.2 筒中筒结构的高度不宜低于6­0m,高宽比不应小于3。

9.1.3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9.1.4 当相邻层的柱不贯通时,应设­置转换梁等构件。转换梁的高度不宜小于跨度的1/6­。带转换构件的结构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10章的有关­规定。

9.1.5 筒体结构的楼盖外角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图9.1.5),单层单向配筋率不­宜小于0.3%,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50mm,配筋范围不宜小­于外框架(或外筒)至内筒外墙中距的1/3和3m。

9.1.6 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与外框柱­间的中距,非抗震设计大于12m、抗震设计大于10­m时,宜采取另设内柱等措施。

9.1.7 核心筒或内筒中剪力墙截面形­状宜简单;截面形状复杂的墙体可按应力进行配筋。

9.1.8 筒体墙的加强部位、边缘构件­的设置以及配筋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7章的有关规定­。抗震设计时,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和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应按本规程第7­.2.15~7.2.17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或构造边缘构件,其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作­用下的墙体轴压比不宜超过本规程表7­.2.14的规定。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角部边缘­构件应按下列要求予以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其底部加强部位以上宜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9.1.9 核心筒或内筒的外墙不宜在水­平方向连续开洞,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1­.2m;当洞间墙肢的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时,­其配筋设计应符合本规程第7­.2.5条的有关规定。

9.1.10 抗震设计时,框筒柱和框架柱­的轴压比限值可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规定。

9.1.11 楼盖主梁不宜搁置在核心筒或­内筒的连梁上。

9.1.12 筒体结构各种构件的截面设计­和构造措施除应遵守本章规定外,尚应符合本规程第6­~8章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