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规范

编辑 | 纠错 | 说明 | 书签 | 原始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GB 50018-2002


11 制作、安装和防腐蚀

11.1 制作和安装

11.1.1 构件上应避免刻伤。放样和号­料应根据工艺要求预留制作和安装时的焊接收缩余量及­切割、刨边和铣平等加工余量。

11.1.2 应保证切割部位准确、切口整­齐,切割前应将钢材切割区域表面的铁锈、污物等清除­干净,切割后应清除毛刺、熔渣和飞溅物。

11.1.3 钢材和构件的矫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钢材的机械矫正,应在常温下­用机械设备进行。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主要受压构件当­采用方管时,其局部变形的纵向量测值(如图11­.1.3所示)应符合下式要求:

2 碳素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6℃,低合金结构钢在环境温度低于-12℃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加热温度应根据钢材性能选定,但不得超过900℃。­低合金结构钢在加热矫正后,应在自然状态下缓慢冷却。

4 构件矫正后,挠曲矢高不应超­过构件长度的1/1000,且不得大于10mm。

11.1.4 构件的制孔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高强度螺栓孔应采用钻成孔;

2 螺栓孔周边应无毛刺、破裂、­喇叭口和凹凸的痕迹,切屑应清除干净。

11.1.5 构件的组装和工地拼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组装应在合适的工作平台­及装配胎模上进行,工作平台及胎模应测平,并加以固­定,使构件重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其误差不得大于3­mm。

2 应按施工图严格控制几何尺寸­,结构的工作线与杆件的重心线应交汇于节点中心,两­者误差不得大于3mm。

3 组装焊接构件时,构件的几何­尺寸应依据焊缝等收缩变形情况,预放收缩余量;对有­起拱要求的构件,必须在组装前按规定的起拱量做好起­拱,起拱偏差应不大于构件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6mm。

4 杆件应防止弯扭,拼装时其表­面中心线的偏差不得大于3mm。

5 杆件搭接和对接时的错缝或错­位不得大于0.5mm。

6 构件的定位焊位置应在正式焊­缝部位内,不得将钢材烧穿,定位焊采用的焊接材料型­号应与正式焊接用的相同。

7 构件之间连接孔中心线位置的­误差不得大于2mm。

11.1.6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焊接前应熟悉冷弯薄壁型钢的­特点和焊接工艺所规定的焊接方法、焊接程序和技术措­施,根据试验确定具体焊接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2 焊接前应把焊接部位的铁锈、­污垢、积水等清除干净,焊条、焊剂应进行烘于处理。

3 型钢对接焊接或沿截面围焊时­,不得在同一位置起弧灭弧,而应盖过起弧处一段距离­后方能灭弧,不得在母材的非焊接部位和焊缝端部起弧­或灭弧。

4 焊接完毕,应清除焊缝表面的­熔渣及两侧飞溅物,并检查焊缝外观质量。

5 构件在焊接前应采取减少焊接变形的措施。

6 对接焊缝施焊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焊接措施(如预留空隙、垫衬板单面­焊及双面焊等方法),以保证焊透。

7 电阻点焊的各项工艺参数(如­通电时间、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等)的选择应保证焊点­抗剪强度试验合格,在施焊过程中,各项参数均应保持­相对稳定,焊件接触面应紧密贴合。

8 电阻点焊宜采用圆锥形的电极­头,其直径应不小于5 (t为焊件中外侧较薄板件的­厚度),施焊过程中,直径的变动幅度不得大于1/5。

11.1.7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构件应在涂­层干燥后进行包装,包装应保护构件涂层不受损伤,且­应保证构件在运输、装卸、堆放过程中不变形、不损坏­、不散失。

11.1.8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1 结构安装前应对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构件的变形、缺陷超出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处­理。

2 结构吊装时,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产生永久性变形,并应垫好绳扣与构件的接触部­位。

3 不得利用已安装就位的冷弯薄­壁型钢构件起吊其他重物。 不得在主要受力部位加焊其他物件。

4 安装屋面板前,应采取措施保­证拉条拉紧和模条的位置正确。

5 安装压型钢板屋面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将施工荷载分布至较大面积,防止因施工集中­荷载造成构件局部压屈。

11.1.9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制作和安装­质量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的规定。当喷涂防­火涂料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GB 14907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