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刚 架
10.1 刚架的计算
10.1.1 刚架梁、柱的强度和稳定性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刚架梁在刚架平面内可仅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强度;实腹式刚架梁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在刚架平面外的稳定性;
2 实腹式刚架柱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强度和稳定性;
3 格构式刚架柱应按压弯构件计算其强度和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
4 格构式刚架梁和柱的弦杆、腹杆以及缀条等应分别按轴心受拉及轴心受压构件计算各单个杆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5 变截面刚架柱的稳定性可按最大弯矩处的有效截面进行计算,此时,轴心力应取与最大弯矩同一截面处的轴心力。
10.1.2 单跨门式刚架柱,在刚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


10.1.3 多跨门式刚架柱在刚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按公式10.1.2–1计算,其计算长度系数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当中间柱为两端铰接柱(即摇摆柱)时,边柱的计算长度系数μ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查表A.3.1或表A.3.2计算μ时,刚架梁的长度应取梁的跨度(即边柱到相邻中间柱之间的距离)的2倍。
摇摆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取1.0。
2 当中间柱为非摇摆柱时,各刚架柱的计算长度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10.1.4 实腹式刚架梁和柱在刚架平面外的计算长度,应取侧向支承点间的距离,侧向支承点间可取设置隅撑处及柱间支撑连接点。当梁(或柱)两翼缘的侧向支承点间的距离不等时,应取最大受压翼缘侧向支承点问的距离。
10.1.5 格构式刚架梁和柱的弦杆、腹杆和缀条等单个构件的计算长度lo(如图10.1.5所示)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在刚架平面内,各杆件均取节点间的距离;
2 在刚架平面外,腹杆和缀条取节点间的距离,弦杆取侧向支承点间的距离,若受压弦杆在该长度范围内的内力有变化时,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内力均为压力时,可按公式9.1.2–1、9.1.2–2计算,此时式中N1应取最大的压力,N2应取最小的压力;
2)当内力在侧向支承点间的几个节间内为压力,另几个节间内为拉力时,可按下式计算,但不得小于受压节间的总长。


10.1.6 刚架梁的竖向挠度与其跨度的比值,不宜大于表10.1.6–1所列限值;刚架柱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柱顶水平位移与柱高度的比值,不宜大于表10.1.6–2所列限值,以保证刚架有足够的刚度及屋面墙面等的正常使用。
表10.1.6–1 刚架梁的竖向挠度限值
盖屋情况 | 挠度限值 |
仅支撑压型钢板屋面和檩条(承受活荷载或雪荷载) | l/1800 |
尚有吊顶 | l/2400 |
有吊顶且抹灰 | l/360 |
注:1 对于单跨山形门式刚架,l系一侧斜梁的坡面长度,对于多跨山形门式刚架,l 指相邻两柱之间斜梁一坡的坡面长度。 |
2 对于悬壁梁,l取其悬伸长度的2倍。
表10.1.6–2 刚架柱顶侧移限值
吊车情况 | 其他情况 | 柱顶侧移限值 |
无吊车 | 采用压型钢板等轻型钢墙板时采用砖墙时 | H/75 |
H/100
有桥式吊车 | 吊车由驾驶室操作时吊车由地面操作时 | H/400 |
H/180
注:表中H为钢架柱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