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2016年版)
5.5 抗震变形验算
5.5.1 表5.5.1所列各类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其楼层内最大的弹性层间位移应符合下式要求:
5.5.2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下列结构应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 1)8度Ⅲ、Ⅳ类场地和9度时,高大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横向排架;
- 2) 7~9度时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小于0.5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框排架结构;
- 3) 高度大于150m的结构;
- 4) 甲类建筑和9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 5)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结构。
- 2 下列结构宜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
- 1)本规范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且属于本规范表3.4.3—2所列竖向不规则类型的高层建筑结构;
- 2) 7度Ⅲ、Ⅳ类场地和8度时乙类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
- 3) 板柱-抗震墙结构和底部框架砌体房屋;
- 4) 高度不大于150m的其他高层钢结构;
- 5) 不规则的地下建筑结构及地下空间综合体。
注: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5.5.3 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变形计算,可采用下列方法:
- 1 不超过12层且层刚度无突变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框排架结构、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可采用本规范第5.5.4条的简化计算法;
- 2 除1款以外的建筑结构,可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
- 3 规则结构可采用弯剪层模型或平面杆系模型,属于本规范第3.4节规定的不规则结构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
5.5.4 结构薄弱层(部位)弹塑性层间位移的简化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 1 结构薄弱层(部位)的位置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 1)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
- 2)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
- 3) 单层厂房,可取上柱。
- 2 弹塑性层间位移可按下列公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