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条 基础底面的压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式中 pk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符合式(5.2.1-1)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pkmax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 | |||||||||||||||||||||||||||||||||||||
第5.2.2条 基础底面的压力,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 |||||||||||||||||||||||||||||||||||||
第5.2.3条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 | |||||||||||||||||||||||||||||||||||||
第5.2.4条 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埋置深度大于0.5m时,从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按下式修正:
式中 f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5.2.3条的原则确定; ηb 、ηd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按基底下土的类别查表5.2.4取值; 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b--基础底面宽度(m),当基宽小于3m按3m取值,大于6m按6m取值; 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 d--基础埋置深度(m),一般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后完成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 |||||||||||||||||||||||||||||||||||||
第5.2.5条 当偏心距e小于或等于0.033倍基础底面宽度时,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并应满足变形要求:
式中 fa ---由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Mb ,Md ,Mc ---承载力系数,按表5.2.5确定; b---基础底面宽度,大于6m时按6m取值,对于砂土小于3m时按3m取值; ck ---基底下一倍短边宽深度内土的粘聚力标准值。
| |||||||||||||||||||||||||||||||||||||
第5.2.6条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本规范附录H岩基载荷试验方法确定。对完整、较完整和较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室内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fa ---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rk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kPa),可按本规范附录J确定; ψr ---折减系数。根据岩体完整程度以及结构面的间距、宽度、产状和组合,由地区经验确定。无经验时,对完整岩体可取0.5;对较完整岩体可取0.2-0.5;对较破碎岩体可取0.1-0.2。 注:1.上述折减系数值未考虑施工因素及建筑物使用后风化作用的继续; 2.对于粘土质岩,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致遭水浸泡时,也可采用天然湿度的试样,不进行饱和处理。 对破碎、极破碎的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根据地区经验取值,无地区经验时,可根据平板载荷试验确定。 | |||||||||||||||||||||||||||||||||||||
第5.2.7条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有软弱卧层时,应按下式验算:
式中 Pz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 Pcz ---软卧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faz ---软卧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对条形基础和矩形基础,式(5.2.7-1)中的Pz 值可按下列公式简化计算: 条形基础
矩形基础
式中 b---矩形基础或条形基础底边的宽度; l---矩形基础底边的长度; Pc ---基础底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z---基础底面至软弱下卧层顶面的距离。 θ---地基压力扩散线与垂直线的夹角,可按表5.2.7采用。
| |||||||||||||||||||||||||||||||||||||
第5.2.8条 对于沉降已经稳定的建筑或经过预压的地基,可适当提高地基承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