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CECS 21:2000
4 声学参数测量
4.1.1 了解、收集被测结构的有关资料和情况,为综合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和拟定检测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综合分析测试结果和存档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
4.1. 2 质量有怀疑的部位是大家关注的目标,结合测试操作条件的可能性,检测应突出重点,选取对混凝土质量有争议或根据施工情况易产生质量事故的部位进行检测,以求迅速而准确地判定质量问题。
4.1.3 超声“测缺”的基本目的是寻找隐蔽于结构混凝土内部的缺陷和不均匀性,但反映混凝土质量的声学参数容易受混凝土表面状态影响。为了使检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和良好的可比性,必须避免表面状况对检测的影响。因此,应保持混凝土测试面平整、清洁无泥砂、灰尘。
4.1. 4 因为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衰减大小除了与混凝土质量有关外还与发射的超声波主频有关,较高主频的超声波在混凝土中声能衰减更快,首波幅度变化更明显,判别缺陷的灵敏度高。但选用的主频过高,首波很微弱,无法辨别波幅的变化,也不能有效判别混凝土缺陷。因此,在工程检测中,应视当时的测距大小,选用较高主频换能器。使用模拟式仪器时,宜以无缺陷混凝土的首波幅度不小于30mm为前提。
4.1.5 换能器辐射应通过耦合剂与混凝土测试表面接触以保证良好的声耦合。当耦合层中夹杂泥沙或者存在空气,使声时延长、波幅降低,检测结果就不能真实反映混凝土内部质量情况。
4.1.6 由于钢筋声速比一般混凝土声速高,当声传播路径与钢筋轴线平行且比较靠近时,大部分路径沿钢筋轴向传播的声波,比沿混凝土直接传播的声波早到达接收点,即钢筋使声信号“短路”,因此,使测得的声时、波幅不能反映混凝土的实际质量情况。通过理论计算,当T、R换能器的连线与钢筋的最小距离大于测距的1/6时,可避免上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