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测区回弹值和声速值的测量及计算
5.1 一般规定
5.1.1 测试前宜具备下列资料:
1) 1 工程名称和设计、施工、建设、委托单位名称;
- 2 结构或构件名称、施工图纸和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
- 3 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和用量,砂石的品种、粒径,外加剂或掺合料的品种、掺量和混凝土配合比等;
- 4 模板类型,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和成型日期;
- 5 结构或构件检测原因的说明。
5.1.2 检测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按单个构件检测时,应在构件上均匀布置测区,每个构件上测区数量不应少于10个;
- 2
同批构件按批抽样检测时,构件抽样数不应少于同批构件的30%,且不应少于10
件;
对一般施工质量的检测和结构性能的检测,可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的规定抽样。
- 3 对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 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 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 个。
5.1.3 按批抽样检测时,
符合下列条件的构件可作为同批构件:
1) 1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同;
- 2 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和龄期基本相同;
- 3 构件种类相同;
- 4 施工阶段所处状态基本相同。
5.1.4 构件的测区布置宜满足下列规定:
1) 1
在条件允许时,测区宜优先布置在构件混凝土浇筑方向的侧面;
- 2 测区可在构件的两个对应面、相邻面或同一面上布置;
- 3 测区宜均匀布置,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宜大于2m;
- 4 测区应避开钢筋密集区和预埋件;
- 5 测区尺寸宜为200 mm×200 mm;采用平测时宜为400mm×400mm;
- 6 测试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施工缝、饰面层、浮浆和油垢, 并应避开蜂窝、麻面部位。 必要时,可用砂轮片清除杂物和磨平不平整处, 并擦净残留粉尘。
5.1.5 结构或构件上的测区应编号, 并记录测区位置和外观质量情况。
5.1.6 对结构或构件的每一测区, 应先进行回弹测试, 后进行超声测试。
5.1.7 计算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时,非同一测区内的回弹值和声速值不得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