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设计规范

编辑 | 纠错 | 说明 | 书签 | 原始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7.6 钢桩(钢管桩、H 型桩及其他异型钢桩)施工

Ⅰ 钢桩的制作

7.6.1 制作钢桩的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

7.6.2 现场制作钢桩应有平整的场地­及挡风防雨措施。

7.6.3 钢桩制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6.3 的规定,钢桩的分段长度应满­足本规范第7.1.5 条的规定,且不宜大于15m。

7.6.4 用于地下水有侵蚀性的地区或­腐蚀性土层的钢桩,应按设计要求作防腐处理。

Ⅱ 钢桩的焊接

7.6.5 钢桩的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1 必须清除桩端部的浮锈、油污­等脏物,保持干燥;下节桩顶经锤击后变形的部分应割­除;
  2. 2 上下节桩焊接时应校正垂直度­,对口的间隙宜为2~3mm;
  3. 3 焊丝(自动焊)或焊条应烘干;
  4. 4 焊接应对称进行;
  5. 5 应采用多层焊,钢管桩各层焊­缝的接头应错开,焊渣应清除;
  6. 6 当气温低于0℃或雨雪天/无­可靠措施确保焊接质量时,不得焊接;
  7. 7 每个接头焊接完毕,应冷却1min 后方可锤击;
  8. 8 焊接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 和《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 的规定,每个接头除应按本规­范表7.6.6 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外,还应按­接头总数的5%进行超声或2%进行X 射线拍片检查,对于同一工程­,探伤抽样检验不得少于3 个­接头。

表7.6.6 接桩焊缝外观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上下节桩错口:  
①钢管桩外径≥700mm 3
②钢管桩外径<700mm 2
H 型钢桩 1
咬边深度(焊缝) 0.5
加强层高度(焊缝) 0~2
加强层宽度(焊缝) 0~3

7.6.6 H 型钢桩或其他异型薄壁钢桩,­接头处应加连接板,可按等强度设置。

Ⅲ 钢桩的运输和堆放

7.6.7 钢桩的运输与堆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堆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通畅;

  1. 2 桩的两端应有适当保护措施,­钢管桩应设保护圈;
  2. 3 搬运时应防止桩体撞击而造成­桩端、桩体损坏或弯曲;
  3. 4 钢桩应按规格、材质分别堆放­,堆放层数:Φ900 ㎜的钢桩,不宜大于3 层;Φ600 ㎜的钢桩,不宜大于4 层;Φ400 ㎜的钢桩,不宜大于5 层; H 型钢桩不宜大于6 层。支点设置应合理,钢桩的­两侧应采用木楔塞住。

    Ⅵ 钢桩的沉桩

7.6.8 当钢桩采用锤击沉桩时,可按­本规范第7.4 节有关条文实施;当采用静压­沉桩时,可按本规范第7.5 节有关条文实施。

7.6.9 对敞口钢管桩,当锤击沉桩有­困难时,可在管内取土助沉。

7.6.10 锤击H 型钢桩时,锤重不宜大于4.5t 级(柴油锤),且在锤击过程­中桩架前应有横向约束装置。

7.6.11 当持力层较硬时,H 型钢桩不宜送桩。

7.6.12 当地表层遇有大块石、混凝土­块等回填物时,应在插入H 型钢桩前进行触探,并应清除­桩位上的障碍物。